[導讀]與金融產品搜索不同的是,91金融超市提供服務,幫助用戶做決策,并助用戶完成貸款
騰訊科技 王可心 11月1日報道
在互聯網金融創業領域,有p2p模式,如人人貸、宜信;有眾籌模式,如點名時間;有金融產品垂直搜索模式,如好貸網、融360;也有記賬、理財app,如挖財
與上述模式不同,91金融超市做的是金融產品的導購模式
從本質上看,91金融超市是一家線上金融中介,與300多家銀行建立聯系,為用戶提供貸款、保險等產品但與金融產品搜索模式不同的是,91金融超市提供“重度服務”,幫助用戶做決策,并幫助用戶完成貸款在這個過程中,91金融超市“不過錢”,只充當中介角色
但與線下中介向用戶收取手續費不同,91金融超市向c端用戶免費,向b端銀行、小貸等公司收費
為何提供更深度的服務?如何向b端收費?是否面臨巨頭的競爭?91金融超市創始人兼ceo許澤瑋接受媒體采訪,詳解91金融超市的模式及戰略
“不對稱”催生金融中介市場
許澤瑋認為,用戶購買金融產品時存在三種不對稱現象
一是信息不對稱,用戶并不了解銀行貸款方面的信息
二是專業性不對稱例如,用戶很難了解如何還款、利息多高、成本多高等專業知識,很多人也不知道如何查看自己的信用記錄
三是服務不對稱金融機構是“高高在上”的,在放貸方面態度強勢,并沒有耐心指導用戶的動力“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所有銀行的信貸部門周六日都不上班,人們想貸款需要請假”
他認為,上述不對稱的存在,造就了金融市場上的中介群體例如,僅北京地區就有兩三千家擔保公司、財務咨詢公司或投資咨詢公司這些中介幫助用戶完成貸款,但需要收取2%-3%的手續費
向b端收費
與線下中介公司向用戶收取手續費不同的是,91金融超市并不面向用戶收費,而是面向b端(如銀行、小貸公司等)收費
對于金融機構,91金融超市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用戶,并做初步的、符合該金融機構某些條件的審核在這個過程中,采取三種收費模式:
一是收取信息費,按推薦給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用戶數計算(而非按最終成交率計算),每推薦一個用戶收取的費用在幾百元至上千元不等
二是收取傭金但目前尚未采用傭金模式,“因為涉及到信用關系,邏輯較為復雜,但這是未來的方向”
三是收取廣告費,一些廣告位以競價的模式售出
幫用戶做決策
與金融產品搜索引擎不同的是,91金融超市為用戶提供較為深度的服務,幫助用戶做決策
許澤瑋認為,由于用戶與銀行之間信息不對稱、專業性不對稱、服務不對稱現象的存在,絕大多數中國的普通消費者沒有能力判斷自己適合哪家機構因此用戶即使在網上進行了搜索,仍然很難完成最終的貸款
“我們的邏輯是你把需求、資質告訴我,我們給你結果,告訴你哪幾家銀行是適合你的我們幫你來做消費決策,并幫助用戶完成交易” 許澤瑋說
由于91金融超市作為中介,并不“過錢”,所以規避了風險
許澤瑋認為,在線金融中介的核心競爭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擁有多少用戶數據,二是能夠對接多少金融機構
目前,91金融超市與300家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小貸公司)完成了對接,其中與銀行直接簽約,而非與信貸員簽約的模式,這得益于團隊傳統金融領域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