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惠妃基本資料信息:
籍貫: 唐朝
民族: 漢
出生地: 長安
生日: 699年
逝世日期: 737年
封號: 惠妃
謚號: 貞順
武惠妃簡介:
唐玄宗貞順皇后武氏(699年-737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武惠妃遺傳了姑祖母武則天的聰慧、陰狠。差一點把高宗立武后的故事來個翻版。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惠妃構陷非己所處的三位親王,說他們三個與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銹共謀異事。玄宗便廢三王為庶人,賜薛銹死。不久,三位庶人皆遇害,天下人都為他們感到冤枉。
武惠妃相關史料:
《舊唐書列傳第一 后妃上》
玄宗貞順皇后武氏,則天從父兄子恒安王攸止女也。攸止卒后,后尚幼,隨例入宮。上即位,漸承恩寵。及王庶人廢后,特賜號為惠妃,宮中禮秩,一同皇后。所生母楊氏,封為鄭國夫人。同母弟忠,累遷國子祭酒;信,秘書監。惠妃開元初產夏悼王及懷哀王、上仙公主,并襁褓不育,上特垂傷悼。及生壽王瑁,不敢養于宮中,命寧王憲于外養之。又生盛王琦,咸宜、太華二公主。惠妃以開元二十五年十二月薨,年四十余。下制曰:“存有懿范,沒有寵章,豈獨被于朝班,故乃施于亞政,可以垂裕,斯為通典。故惠妃武氏,少而婉順,長而賢明,行合禮經,言應圖史。承戚里之華胄,升后庭之峻秩,貴而不恃,謙而益光。以道飭躬,以和逮下,四德粲其兼備,六宮咨而是則。法度在己,靡資珩佩;躬儉化人,率先絺纮。夙有奇表,將加正位,前后固讓,辭而不受,奄至淪歿,載深感悼,遂使玉衣之慶,不及于生前;象服之榮,徒增于身后。可贈貞順皇后,宜令所司擇日冊命。”葬于敬陵。時慶王琮等請制齊衰之服,有司請以忌日廢務,上皆不許之。立廟于京中昊天觀南,乾元之后,祠享亦絕。武惠妃
《新唐書 列傳第一 后妃上》
玄宗貞順皇后武氏,恒安王攸止女,幼入宮。帝即位,寢得幸。時王皇后廢,故進冊惠妃,其禮秩比皇后。
初,帝在潞,趙麗妃以倡幸,有容止,善歌舞。開元初,父兄皆美官。及妃進,麗妃恩亦弛,以十四年卒,謚曰和。生太子瑛。而皇甫德儀生鄂王,劉才人生光王,皆籓邸之舊,后愛薄,而妃乃專寵。封所生母楊鄭國夫人,弟忠國子祭酒,信秘書監。將遂立皇后,御史潘好禮上疏曰:“《禮》,父母仇,不共天。《春秋》,子不復仇,不子也。陛下欲以武氏為后,何以見天下士!妃再從叔三思也,從父延秀也,皆干紀亂常,天下共疾。夫惡木垂廕,志士不息;盜泉飛溢,廉夫不飲。匹夫匹婦尚相擇,況天子乎?愿慎選華族,稱神祇之心。《春秋》:宋人夏父之會,無以妾為夫人;齊桓公誓葵丘曰:‘無以妾為妻。’此圣人明嫡庶之分。分定,則窺競之心息矣。今人間咸言右丞相張說欲取立后功圖復相,今太子非惠妃所生,而妃有子,若一儷宸極,則儲位將不安。古人所以諫其漸者,有以也!”遂不果立。
妃生子必秀嶷,凡二王、一主,皆不育。及生壽王,帝命寧王養外邸。又生盛王、咸宜太華二公主。后李林甫以壽王母愛,希妃意陷太子、鄂光二王,皆廢死。會妃薨,年四十馀,贈皇后及謚,葬敬陵。
《通鑒紀事本末·卷三十一》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數,深結宦官及妃嬪家,伺候上動靜,無不知之,由是每奏對,常稱旨,上悅之。時武惠妃寵幸傾后宮,生壽王清,諸子莫得為比,太子漸疏薄。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盡力保護壽王;惠妃德之,陰.為內助,由是擢黃門侍郎。初,上欲以李林甫為相,問于中書令張九齡,九齡對曰:“宰相系國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異日為廟社之憂。”上不從。時九齡方以文學為上所重,林甫雖恨,猶曲意事之。是時,上在位歲久,漸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齡遇事無細大皆力爭;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傷之。……于是上罷九齡政事,以林甫兼中書令。上即位以來,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張嘉貞尚吏,張說尚文,李元紱、杜暹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各其所長也。九齡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無復直言。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視聽,自專大權,明召諸諫官謂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之不暇,烏用多言?諸君不見立仗馬乎.?食三品料,一鳴輒斥去.。悔之何及?”補闕杜琎嘗上書言事,明日,黜為下邽令。自是諫爭路絕矣。
李林甫謹守格式,百官遷除.,各有常度.。雖奇才異行,不免終老常調;其以巧諂邪險自進者,則超騰不次,自有他蹊矣。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窺其際。好以甘言人,而陰中傷之,不露辭色。凡為.上所厚者,始則親結之,及位勢稍逼,輒以計去之。雖老奸巨猾,無能逃于其術者。
全唐文——《諫立武惠妃為皇后疏》
臣嘗聞《禮記》曰:「父母之讎,不共戴天。」《公羊傳》曰:「子不復父讎,不子也。」昔齊襄公復九世之讎,丁蘭報木母之恩,《春秋》美其義,漢史稱其孝。陛下既不以齊襄為法,丁蘭為戒,豈得欲以武氏為國母?當何以見天下之人乎?不亦取笑於天下乎?非止兮損禮經,實恐污辱名教。又惠妃再從叔三思、從父延秀等,并于亂朝綱,遞窺神器,豺狼同穴,梟獍同林。至如惡木垂陰,志士不息;盜泉飛液,正夫莫飲,良有旨哉。且匹夫匹婦欲結夫妻者,尚相揀擇,況陛下是累圣之貴,天子之尊乎?伏愿陛下詳察古今,鑒戒成敗,慎擇華族之女,必在禮義之家,稱神?之心,允億兆之望,為國大計,基在於茲。且惠妃本是左右執巾櫛者也,不當參立之數。《春秋》書宋人夏父之會,無以妾為夫人;齊桓公誓命於葵邱,亦曰無以妾為妻:此則夫子恐開窺競之端,深明嫡庶之別。又漢成帝欲立趙氏為皇后,劉輔極言;漢桓帝欲立薄氏於中宮,李云切諫。又見人?盛言,尚書左丞相張說,自被停知政事之后,每諂附惠妃,誘蕩上心,欲取立后之功,更圖入相之計。伏愿杜之於將漸,不可悔之於已成。且太子本非惠妃所生,惠妃復自有子,若惠妃一登宸極,則儲位實恐不安。皇太子既守器承祧,為萬國之主本,何可輕易輒有搖動?古人所以見其漸者,良以是也。昔高祖以戚夫人之故,將易太子之位,時有商山四皓,雖不食漢庭之祿,尚能輔翼太子,況臣愚昧,職參憲府,慷慨關心,感激懷憤。陛下留神省察。武惠妃
全唐文——《貞順皇后哀冊文》
維開元二十五年歲次丁丑十二月庚子朔七日丙午,惠妃武氏薨於興慶宮之前院,移殯春宮麗正殿之西階。粵翌日,乃命有司持節冊謚曰貞順皇后,以旌德飾終也。洎明年春二月己亥朔二十二日庚申,將遷座於敬陵,禮也。啟攢涂於春禁,候重門於初旭,轉靈衛於金根,緬哀懷於上國。亦既有命,銘於貞王。其詞曰:
《風》之始者,(闕二字)備內。職選才淑,政兼翊戴。化錫丕祉,繁華鍾美。我天后之從孫,周桓王之季子。於渭之?,重開戚里。?鸞飛翔,?玉鏘鏘。自婕妤而三命,乃率先於雁行。出言有章,彤管有光。孝慈之心,諒自天啟。鞠育孫幼,恩流愷悌。七子既均,六宮有禮。貴主三分於外館,賢王兩辟於朱邸。彼陰教兮惟微,承日月之光輝。輔圣人之至德,故動用而無違。驪谷湯泉,天行暮律。屬車之內,陪游之日。孰謂蕩邪,茲焉遇疾。(闕)焚香山,以邀元吉。卻屆重城,彌留永畢。思勿藥之有喜,痛還年之無術。嗚呼哀哉!覽舊館兮洞開,踐芳塵兮徘徊。指甘泉之畫像,謂德容之在哉!自昔層城之宮,椒風之殿,獲遇明主,是矜邦媛。有平生之渥恩,無淪沒之馀眷。況貞順之寵錫,伊往古而莫見。卜兆考常,三龜既良。園陵蒼蒼,在國之陽。傍芙蓉而左轉,怨桃李之春芳。風卷旌旆,繁笳委咽。中使護道,懿親辭訣。山藏玉衣,地留金穴。惟清灞之永矣,流國風而不竭。嗚呼哀哉!
武惠妃其它相關資料:
唐玄宗貞順皇后武氏(699年-737年),又稱武惠妃,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父恒安王武攸止,母楊氏。 因為武攸止早死的關系,其女自小養在宮中。李隆基即位后,對武氏相當寵愛。開元十二年(724年)玄宗廢正室王皇后以后,封武氏為惠妃,而宮中對她的禮節等同皇后。其母楊氏封為鄭國夫人,弟弟武忠與武信分別官至國子祭酒與秘書監。 起初,惠妃生夏悼王李一、懷哀王李敏與上仙公主。這三個孩子長得姿容端麗,卻都夭折,玄宗感到十分哀傷。后來惠妃生壽王李瑁,因為害怕孩子夭折,玄宗命其兄寧王李憲抱養李瑁,并由寧王妃元氏親自哺乳。后來不但李瑁順利成長,而且惠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