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以來,我們很多演員和同年受錯誤觀念的影響,認為演戲就應該有演戲的狀態,只有"演"才能成為"演戲",所以從一登上舞臺開始,每一句臺詞,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開始不自然,不生活,拿腔拿調的臺詞和做作的表演,使自己塑造的人物形象一亮相就宣告失敗。我們要準確地認識到什么是有"演戲感"的表演,然后意識到這個錯誤的嚴重性,用正確的心態和方法杜絕它。北京租臨時演員
這里的“演戲”之所以要用引號括起來,是因為這里提到的“演戲”并不是正確的表演理念所提倡的,而是由于不正確的表演理念所導致的一種表演問題。林洪桐老師在《表演學習手冊》中將這種錯誤的表演傾向稱為“演戲感”。分析體會林洪桐老師所說的這種“演戲感”,我們可以發現,有很多演員和學生都存在或者說曾今有一段時間存在過這樣的問題。生活中、排練演出之前都很正常,一到正式開始排練和演出,瞬間像變了一個人一樣,開始拿腔拿調,端架子,肢體好像也開始不受自己控制,人的狀態高度緊張,使出了渾身的勁兒。整個人真正地進入到一種“演戲”的狀態。
我們仔細分析犯這個錯誤的原因,可以發現,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錯誤的理念在我們的思維里面扎根,而且很多時候這些錯誤的理念是我們自己憑借自己認為的“理解”和想象得以創造出來的,然后我們就受著這樣錯誤理念的引導來表演。我曾今也有一段時間在這個問題里面掙扎。我們會習慣性的認為: 既然是演戲,就不是普普通通的生活,我們的狀態就不能像一般生活里那樣。而且演戲本來就是“演”,不演怎么能說是演戲呢,生活中的那個樣子能是演戲嗎?同時,我們還會把影視表演和戲劇舞臺表演拿出來做一個比較。然后得出的結論是戲劇舞臺表演就必須比影視表演放大和夸張,否則就缺乏表現力和感染力。當然,這其中有一些觀念并不是完全錯誤,但是我們在理解時似乎進入了理解過激和斷章取義的的陷阱,認為不能怎樣做,就一定要怎樣做。認為表演不是普普通通的生活,那就一定要“演”,否則就不是“戲”;認為舞臺戲劇表演要比影視表演放大,我們就毫無分寸的放大,這是一個度的問題。所以,去除演員表演時的“演戲感”,對于演員更準確地塑造角色至關重要。
北京租父母http://www.jinpeng6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