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了準備發的一篇微博大號背后的事兒的文章,寫了五千字發現丟了,心情拔涼拔涼的。
后來補寫的這篇文章,同樣地主題,但想到啥寫啥,不知道可讀性如何,見諒哇。
爸爸自視自己是50歲有閱歷的老男人,電話里常教育說沒法行萬里路好歹要多讀書多閱人。每次和他打電話他比較感興趣的貌似就是我談及行業里各種人的時候。
最近在看歷史說,很多人說,所謂的一段歷史和一個時代,其實就是許多的個體組成。有那么些人,總在一定的時候被推上風口浪尖,做些推動歷史進程的事,于是這群叱咤風云的時代英雄的成長和經歷基本可以構架這個時代的脈絡。就像圈內我們看馬云 ,小馬哥及諸多互聯網前輩的創業歷程,大概也可以勾勒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圖紙。
縮小了說,對于一個平臺也如此。微博興起的這些年,小了說來改變信息傳播方式,改變人和人之間的關系鏈,大了說推動民主觀念普及,推動歷史進程……這里面有很多很有趣的人和故事。在這里和大家分享自己所接觸的一些關于微博賬號運營的事兒。
一 關于粉絲積累
馬克思《資本論》中論述資本原始積累說過“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所以說歷史總是輪回,微博上很多人的粉絲積累方式也是原始積累的一種縮影吧,很多時候都顯得倉促和混亂。
1、買粉絲
最迅速最直接的方式應該就是買粉絲了,微博上很多賬號大批量買粉絲,無論是公司賬號,個人賬號還是一些營銷賬號,為了讓微博看起來可信度好一些,短時間內大量聚集粉絲的方式就是買粉了。微博發展以來,粉絲的質量和價格一直在變動,這邊提供一份2013年4月底最新粉絲價格的參考數字給大家:

表一:2013年4月微博粉絲質量及價格情況
接觸到的賣粉絲的人中有一對挺可愛的哥倆,他們在廣東工作,賣粉絲算是業余的工作。他們通過微博宣傳,各種論壇發帖,qq加好友等方式把賣粉絲的信息發布出去,有人買粉絲直接加他們的營銷QQ談,談妥了價格和數量之后,拍淘寶鏈接付款,付款后十分鐘左右開始加粉。這兩人中哥哥性格隨和,弟弟比較有棱角,一般哥哥接到單子以后可以稍微還價,并且還沒有收到錢就可以給加上粉絲,這常常被弟弟數落。他們在2012年底的時候一個月靠賣粉絲大概賺3k-4k,并沒有想象中的“高收入”。
2、騙粉
快速積攢粉絲的另外一種方式就是騙粉,最典型的時期是《中國好聲音》節目播出的時候,歌手從默默無聞的路人突然萬眾矚目,很多歌手的微博賬號都沒有加v,甚至有人沒有微博賬號。因此有諸多人假冒歌手的微博,其中最火的要數吳莫愁和李代沫的微博假冒者,歷時2個多月,一度達到了30多萬粉絲。這些假冒的賬號煞有介事地在微博上發布被仿者的照片和狀態,諸多的粉絲信以為真地評論,轉發,表達對歌手的濃濃愛意。有的時候,對這樣一群不明就里但是又人數眾多、力量龐大的粉絲,會有很復雜的情緒。這在很大程度上何嘗不是代表目前的網絡現狀呢,少有人有自己的判斷,幾個所謂的意見領袖似乎就掌握了話題的方向,也許這是網民人數不斷擴大必經的一段路程。
等到好聲音的節目結束,真正的歌手開始出來辟謠了,公開自己的微博賬號或者加上v了,這群假冒的賬號搖身一變就成了這位歌手的粉絲團或者一些段子賬號。
3、產品機制加粉
很多產品賬號會有一些強制關注的方式積攢粉絲,比如通過新手引導直接讓用戶加了關注,或者進入到了特定頁面的用戶就自動對該產品賬號做了關注。辦法雖然強暴,但也是漲粉的好方式。特別是在2011年以及之前的時間,用戶還沒有感覺到太多的信息過剩,大家玩微博也正在興頭上,用戶對于強制關注以及自己關注的賬號要求沒有太高,很多賬號通過這種方式進行了初期的活躍粉絲積累。
4、聯合運營及其他
聯合運營就是指號號之間的互相協助運營,大號帶小號,小號捧大號。很多營銷賬號聯合運營的方法現在依然盛行, “期盼了好久,終于有人開通了做頭發的微博了,趕緊關注@xxx”……類似的推薦語充斥微博。見過最二逼好笑的運營就是重慶的某個鎮政府,宣傳部貌似為了跟時髦注冊了微博,規定所有大學生村官每個人必須開通60個微博賬號,對特定的賬號進行關注和互動——奇葩處處有,這朵尤爭奇。
另外還有活動運營,通過舉辦某些活動要求加關注轉發之類,不過這種方式即使能夠在短期內增加粉絲,活動過后會經過很長一段掉粉期。
另外更加原始化地加粉絲的方式比如直接求關注;不斷加別人粉絲,等到別人互粉的時候又取消;新浪的微群也一度淪為大家求互粉的平臺。
其實微博發展到現在,盲目地追求粉絲數量的時期已經過去,真正要做營銷的好辦法是做互動,做圈子,細說來這又是一個需要聊很多的話題了。
二 關于微博賬號做廣告
網上有人說微博的營銷大號大部分都被杜子健(薛蠻子投資杜子健)、酒紅冰藍、蔡文勝掌握,他們也是最早一批玩微博并且發現微博大號商業價值的人。2010年底左右的時間微博大號發廣告的價格每周都在漲,那個時候的短鏈轉化率也高得嚇人,各種流量的導入效果相當好……這些大號發展歷程及其經歷的爆發到達鼎盛的描述,已經被無數人報道討論,說太多筆者自己也覺得多少有些疲憊,僅在這提供一份2012年底微博大號做廣告的報價表,雖然時效性已過,但也可以借此一窺行業大致情況。
這些都是使用大賬號來推廣的方式,也有很多企業的宣傳活動會結合小賬號制造參與人數諸多的現象。筆者親歷的一次微博營銷,是在2012年底,國內一家公關公司給一個國際品牌的生活用品做活動,對參與活動的賬號要求就是粉絲數在500以上,博主是女性,還比較活躍。參與的方式是直發布帶特定話題的微博4條,價格是每個參與賬號500塊。
三 還蠻有趣的這些賬號
很多賬號背后的人在批量制造著微博和用盡各種手段進行傳播,也有的人使用微博做一些有趣的事兒。
認識的一個家伙運營著50萬粉絲的旅游類賬號,因為確實是真情實感在做運營,并且之前在互聯網公司做偏媒體崗位的工作,對于互聯網運營有一些心得,在微博上有很多有趣的互動和活動,所以賬號粉絲非常忠誠,活躍度很高。這貨就辭職四處旅游,每到一處和當地的郵局或者相關旅游機構聯合做一些相關的活動,發一些當地實時的旅游訊息和圖景,生活過的瀟灑愜意。他目前的打算是離開一線城市,到自己的家鄉,一個三線的小城做一些結合本地的互聯網創業項目,做一些嘗試,成了固然喜,敗亦無悔。
另外一個家伙運營著30萬粉絲的細分領域的賬號,也是在微博剛開始的時候在新浪有過實習經驗,他之前完全沒有想過要做賬號運營,這個賬號僅僅就是自己的愛好,不過他性格還蠻偏執的,沒有一些堅持的勇氣,也很難每天和自己的粉絲各種賣萌耍寶。他用這個賬號發一些隱性的廣告,收入可能不是很多,但是運營著這個賬號,各大互聯網公司的推廣,運營崗,基本都會歡迎他吧。
不管是手握諸多賬號的營銷公司,還是基于興趣做起來有固定粉絲群的細分領域賬號。都不得不感慨的是,自古至今,時勢造英雄,好的機遇對人很重要,更加重要的是做好足夠的準備,能夠在所有人之前發現微博大號價值并且付諸行動,這可能需要很多行業經驗及敏銳的嗅覺。
微博上還有很多有趣也有啟發性的案例和運營人的狀態和故事。有的時候用一種抽離開工作的狀態去觀察這些人的時候,會發現很多有趣的新見解。工作的樂趣,很大一部分也源于此了。